你对谁都好,就是对自己太差

作者:大将军郭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性感长腿女青年



上周末给一个朋友打电话问他在做什么?他说跟着拖车去4S店呢,去朋友店里的路上被追尾。一会儿到了4S店他处理完再打车去通州,帮朋友忙。


原来是一个朋友开了工作室,网站出现了一些问题,他懂些技术,过去帮忙看看,他家住石景山,最近每个周末往返于40公里外朋友的工作室,并没有怎么休息。


说起来,他的这个朋友也并不怎么相熟,不过是偶然聚会上认识的一面之缘,但对方开口,他又不忍拒绝,只能硬着头皮上。


我的这位朋友确实是一位好好先生,平时朝九晚九工作忙,周末没为自己着想,反倒还要奔波劳累去帮忙。


生活中他是热心肠,谁有什么事都喜欢求助于他,不是因为他一手遮天,能力过人,只是因为他不会拒绝,哪怕委屈牺牲自己也要弩着劲儿为别人两肋插刀。


他让我想起我的一个远方亲戚,当年因为男朋友不想留在广州,便辞去了有前途的外企工作,跟男友回到西南的县城找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后结婚生子。她的生活除了家庭、工作,还有一大堆“公益”事业要处理。


因为她一直学习好,又爱帮忙,所以亲戚朋友领导同事的孩子需要课外辅导都去找她,也是因为她自己略懂投资理财,所以也经常被毫不客气地当做每一个家庭的理财顾问。


几年不见,发现她苍老了许多,完全没有什么围绕着自己的休闲娱乐,只要有点空闲时间,都忙碌在帮助别人的路上。


我问她你快乐吗?她说太累了,那点快乐早就消耗殆尽了,现在就盼着能甩去这一身麻烦,轻松点过自己的日子。她自己还想着能腾出时间做点小生意,但因为时间和精力都被耗费在帮忙上,根本无暇盘算接下来的人生。


你和我身边可能不乏这样古道热肠的人,或者你也是这样的人,只要是别人开口,无论是力所能及还是吃力也要完成的事,都能一口答应下来,整个人就像是在为别人而活,无私多情到让人总是止不住赞叹他们高贵的品格。

他们可能自己过得捉襟见肘,但慷慨解囊借钱给朋友;工作上已经忙得团团转,还会挤出时间帮别人应付麻烦;亲密关系中,他们不舍得给自己买一身衣服,但给伴侣置办行头却舍得一掷千金。


或者你也就是这样的人,对谁都很好,只是对自己太差。


因为在满足别人需求的时候,你掩藏着自己的欲望,还舍弃了太多自我。



我承认的确有乐善好施者,他们寻找人生意义的方式就在于帮助他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体验到十足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抛开深层次的东西不谈,至少他们是快乐的。


但另一群人,看起来也同样一身侠肝义胆,也的确在为别人的福祉而不停努力奋斗,但是他们却忽视了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快乐,很疲惫,为了成全他人,常常恶心了自己,屡次想要拒绝别人的求助,却终究还是吐不出一个“不”字。


取悦症

这样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心理学家给他们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症”,这种对他人太友善的无私性格或是一种病态,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他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

[size=2.7em]这样倾其所有取悦的人,并非为获得某种利益而刻意讨好,他们只是对拒绝和敌意有着天然的畏惧和焦虑。可能他们从小就在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其实是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被需要是一件多么体面又风光的事,这说明你不是一个无用之人,说明你在他人眼里有着熠熠生辉的价值。像一匹良驹终于在人群中被伯乐慧眼识珠,那种兴奋和激动真是难以掩饰。


没错,每个人都会通过别人对我们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价值感,但别忽视这样的价值感只是我们认同自己的一部分来源。正确的自我认同首先应基于良性的自我反馈,而完全建立在他人评价上的自信就像搭建在沙尘之上的高楼,风吹沙动,并不牢靠。


一旦偶然的一次你没能满足对方的需求,这种失落和价值丧失感便会如影相随,让你痛苦、焦虑,产生深刻的自我怀疑,“我没能帮上忙,我真没用”。


除了获得价值感,看管人性格紊乱症候群还追寻情感上的满足,为了获得爱和温暖,他们自觉需要投其所好,讨好别人。哪怕牺牲自己,也不能和别人发生冲突,他们的内心暗示是,“要让别人喜欢我,这样我才能生存下去。”

抱持着这样的生活逻辑,他们渐渐形成了“讨好型”的人际交往策略。


根据萨提亚理论,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会有四种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

1、讨好型:压抑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以他人喜好为标准,通过迎合他人保护自己不受伤;
2、超理性型:不近人情,绝对理性的分析一切问题,实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将自己的感情、情绪封闭起来;
3、指责型:将一切问题归咎于对方,保护自己不受伤;
4、表里合一型:心理与行为统一的状态。

在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中,我们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人际交往策略,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同样需要因地制宜的方式。但讨好型的人,他们却始终如一的以跪地仰望的姿态与人接触。因为当取悦症变本加厉,他们不仅会积极回应别人的需求,同时还会主动去迎合。


这渐渐便形成了他们的人格面具,在不断的自我暗示和他人反馈中,强化着自己“善良、乐于助人、无私”的对外形象。


这样的对外形象,还常常会变成被人利用的原因。因为觉得一个人好说话,所以旁人会习惯性的索取,必要的、不必要的事情都来求助;因为觉得一个人总是为他人着想,所以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以为然地忽略这个人的感受。


取悦症患者可能会感到被辜负、被欺骗,但却始终不愿意从这种模式中自寻解脱,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别人不满意是因为自己付出的还不够多,别人不开心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好,所以别人的剥削只会转化为他们更努力的讨好。


他们不是天生媚骨,也并不虚伪,他们只是感到无能为力,对说出拒绝无能为力,对放弃自己习惯性的迎合而无能为力。


原本他们只是把善良当做一种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却未曾想到,过分善良也害了自己。


1
假设你还想过好自己的人生,不仅为别人的福祉而忙,首先你要学会分辨哪些忙该帮,而哪些确实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即便你帮了,不但会让你劳累、收不到应有的感激和回馈,同时也牺牲了自己重要的需求。


有效的分辨方式是基你的人际关系亲疏远近,也就是说依据他人对你而言的重要程度。有很多人可以被称之为朋友,但一定不是所有人都是同样交情的朋友,他们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处在不同的位置之上,心理距离就是每一个人在你心中的坐标。


悦症患者的内心焦灼常常就是因为他们把所有人都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就好像所有人都紧紧地簇拥在他心间,而实际上这样密不透风的距离,只会让你感到更加窘迫急促、呼吸困难。
每个人都是带刺的,不能够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只会让你在感到温暖的同时也会被别人刺伤。受惠于人同样也是如此,当你需要跨越遥远的心理距离奔到他人面前为他人解决麻烦,是一种心理资源的巨大消耗。


我们这一生,很多人出现了,又消失了。犹如坐看云起云落,实在是没什么可解释说明。朋友有离有合,爱人此起彼伏。很多感情目的不纯,去向不明,对待不善。我们手里能够握有的感情,归根到底是几个人的事。
而除此之外,尽力而为就好。


所以,下次在给予你的善良和爱心之前,请先问问你自己,这个人、这件事是不是重要到需要你先把自己丢在一旁。


2再有,请先确认自己“有余”。

我认为对待我们的重要他人而言,最真挚的给予就是,“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而这个“有”,是以自己“有余”为前提条件的。完全不考虑自己的需求,是对自己无爱,还怎么爱别人?


想想飞机起飞前播放的安全须知,遇到紧急情况时,无论如何都请先为自己带上氧气罩再来帮助他人,否则,害人害己。


把自己掏空去助人,在真实生活里并不是那么伟大,我们不是注定的英雄,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赴汤蹈火。


3最后,学会自我设限和拒绝。

当你分辨这件事确实帮不到、做不了,当你判断这个人不值得、不至于,请用不带有敌意的坚决告诉他们,抱歉,你帮不上忙。


被拒敏感

判断个体在社交中的心理成熟度,要看你能否自如地对别人说“不”,同时能否承受别人的拒绝。能够说“不”和能够接受被拒绝,都是需要自信和勇气的。不会拒绝也不能自如地提出要求,又怕被别人拒绝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称为“被拒敏感”。

拒绝常常和否定相连接,拒绝别人总感觉是在否定对方的价值。正是你会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所以你也同样害怕拒绝他人。你希望自己是无害的、是利他主义的,你不想伤害别人的自尊,所以你不拒绝。


怕说“不”的人,在他过去的经历和人际环境中,一定存在着很多“不许你如何如何”的规则和约束。在“不许你”这样的言语暴力下,人的所作所为无形中被一种势力控制着,总是听到和遭到“你不能…”、“你不要…”、“你如果不…就会…”的指引,脑海容纳了与“不”相关的内容,为达到“不”之要求和避免违犯“不”的惩罚,一个人的个性里会渐渐形成对“不”的高度敏感,这是人在文化禁忌影响下,害怕被拒绝的原始创伤。


只是,不拒绝也不意味着就避免和减少了伤害,当你因不忍拒绝又能力不足而不得不为难自己也耽误他人的时候,你只是在无尽的拖延中伤害彼此,面对他人的求助,拖延才是最残忍的拒绝。


所以,讲拒绝也请及时开口,讲明原因和真诚的歉意,也是一种尊重和解决方式。



任何的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爱,都请先以不破坏自己的生活为前提,适度的牺牲和忍让是一种美德,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值得让你真正放弃你自己的生活,让你不留一点爱给自己。


如果你不能停止这种不断付出以取悦他人的模式,你也将一直跪在别人的心目里,难以挺直腰板,最终的结果是牺牲自己的人生,换取的只是他人习以为常接受这份讨好。



@声明: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内容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对你好”就是真爱了吗?别傻了姑娘!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应该也是很多姑娘自己经常都会去想的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呢? 我相信很多女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想要找个对我好的呗。 这答案没啥毛病,但是怎么才算一个对你好的男人呢? 我听说 ...

  • 不懂得投资自己的女人,再受宠也只是暂时的。

    海明威曾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非常的认同这句话。 在我看来,人生就好比是一项产业,有危机也有机会,而如果你想要让这项产业变的越来越有价值,就少不了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金 ...

  • 余生,不亏欠别人,不委屈自己。

    ‍ 我很讨厌一句话: " 你能不能懂事一点? " 从小到大我都被长辈们夸奖 " 懂事 " ,然后我就会努力地再懂事一点,让大家满意,讨别人喜欢。 可渐渐长大,我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没有自己的脾气和棱角,甚至没有自己强烈的要求 ...

  • 他对我很好,就是不提确定关系

    对确定关系的执念,今天想破一破。 行走江湖,基本的防身本领是不要被表象给套住,比如我的理念是不借钱,那么对方无论是骑着助动车来,还是开着宝马奔驰来,张嘴借钱的我都不借。 一视同仁。 在男女关系里,也是一样。你想 ...

  • 一个人最深的历练,就是让自己静下来

    其实,人这一辈子,都是在修行当中,在历练里度过的。 只是有的人表现得好,而有的人表现得差,最终也就过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实际上,一个人最深的历练,就是让自己静下来。 当你静下来的时候,就能拥有最强的力量,最高 ...

  • 周春红式的付出,注定让自己满腹委屈!

    1 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他就是看不到?! 不久前《隐秘的角落》大火,有人说剧中张东升的杀人行凶看起来凶残成性,但周春红对孩子的爱,更让人觉得惧怕! 从她对儿子朱朝阳控制式的爱中,我们不难明白她离婚的原因。 剧 ...

  • 丰富自己,才能丰盈人生

    一个人,光是羡慕别人比自己活得更成功,更精彩没有用。 只有先学会丰富自己,让自己具备相关的条件和技能,能力和底气,最终你才能靠自己,也过得锋芒毕露。 这其中涉及的是一种逻辑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具备那样的条件 ...

  • 遗憾吗?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乘风破浪的姐姐》马上就要结束了。节目聚焦每一个三十加姐姐们的自我与成长,引起了大家对 " 女人三十 " 全新的思考。 再加上前段时间刚刚结束的电视剧《三十而已》,通过聚焦三种不同状态的三十岁女性,再一次向大家展现了 ...

  • 那些要另一半带领自己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咨询中,我们常听到姑娘说,我要找到一个各方面都优秀于我的人,让我崇拜,带领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记得自己十几岁时,也有过这样的想法,那时候没有尝过恋爱的滋味,在不少言情小说和电视剧中,幻想这样的一个全能MR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